【原创】一个基督徒的世界杯观感(系列第10篇)
评2014巴西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德国1:0法国:《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
文/金宗墨
阿森纳情结的自我暗示
第一场四分之一决赛结束。德国波澜不惊地1:0战胜了法国,昂首迈入四强。
在赛前,德法大战成了我的一道难题。作为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忠实拥趸,在观看世界杯赛事时,我总是会下意识地执行一个天真而无聊的球迷原则:如果哪个国家队拥有阿森纳球员,我就会在世界杯比赛中变身成该国球迷,为之加油助威。这条原则在德法对决前受到了挑战,因为两边阵中都有阿森纳球员——德国拥有厄齐尔、默特萨克和波多尔斯基,法国则有吉鲁和科斯切尔尼(今夏为了高薪而正式投奔蓝月亮的萨尼亚从此不再适用于我的原则)。
事实上,如果能让我选择,我希望德法能够在西区半决赛再相遇,东区半决赛则最好在坎贝尔的哥斯达黎加和费尔马伦的比利时之间进行。这样的话,今年的世界杯四强就都有了阿森纳球员的参与,实在是对我的球迷自尊的一种很好的满足——话说回来,看了这么多年球后,岁数是长了不少,但这种满足于成绩的幼稚心态始终没有变。足球的竞技游戏的天然本质,确实让喜欢它的人很难超脱对胜负的追求。
赛后的专家评论倒是安慰了我。他们说德法大战会打得这样平静而无悬念,就是因为双方太在乎胜负。为了胜利,双方都在布置本方战术和破解对方战术上花了太多的功夫,脑力的对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球场上的身体对抗,因此没有擦出太多火花。这听上去挺有道理的。君不见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战争,从不在沙场拼杀上见输赢,而是在运筹帷幄中分高下。德国主教练勒夫和法国主教练德尚恰恰都是此类儒帅,只消在赛前看看俩人的谋略和手上的牌面,这场比赛的结果已经不问可知——1:0确实是一个对双方综合实力的合理反映。
未经试炼的自我迷局
球迷们本可以对法国有更多的期待。作为本届世界杯上第一支霸气外露的球队,法国在小组赛前两场狂进8球,震惊世界。很多人认为在缺乏了头号球星、新科欧洲足球里贝里之后,法国会一蹶不振,弄不好会重蹈南非世界杯小组赛无法出线的覆辙。但以皇马前锋本泽马为首的法国攻击线,却似下山猛虎一般,踢得格外释放,打出了如同98年世界杯法国夺冠的势头。到了淘汰赛的第一轮,在诸多球队都经历了艰难地鏖战、依靠加时赛或点球大战才惊险过关的背景下,法国在90分钟内2:0顺利解决尼日利亚的成绩显得格外扎眼,也让人们对他们与德国一战多了一份看好。
然而理论归理论,悬念归悬念,只有跟有实力的对手真刀真枪地干起来,才能检验出一支队伍的真正成色。无论是小组赛的对手瑞士、洪都拉斯和厄瓜多尔,还是淘汰赛的对手尼日利亚,其经验与实力都不足以对法国构成足够的威胁。法国一路走来顺风顺水,过于轻松,并没有经过什么严厉的考验,自然也无法达到所需要的强度。此番与久经沙场的日耳曼军团狭路相逢,法兰西人该发现自己仍然欠缺火候。
很多时候,除非我们遇到足够大的试炼,否则我们无法真的了解自己的水准。我们的本性让我们容易变得自信,尤其是小有成绩时、一帆风顺时、周围没有什么可匹配的对手时,都能让我们产生错误的姿态。我们的声调会变高,我们的下巴会抬起,我们的眼角会挟着得意,我们和别人握手都能透着自信,直到我们遇到无比棘手的麻烦。甚至到了那时,如果我们坐惯了顺风车,仍然可能会习惯性地依赖自己的成功经验,去尝试各种的自救法门,好像我们仍有潜力未发挥出来似的。唯有当事实显出足够的残忍,令我们完完全全陷入素手无策、四面楚歌的绝境,我们才开始对自己的不成熟有了一丝清醒地认识。
其实,我们需要一些麻烦,需要一些窘境。这些东西是来帮助我们的,帮助我们活在正确的态度里面,并开启持续提升自我的大门。人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本身就是一种提升。只有承认自己不足的人,才有空间继续承载更多。圣经说:“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罗马书5:3-5)这份奇妙的观点另人吃惊。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新鲜的、超脱自我的视角,告诉我们:原来在正面的心态下,我们身处的患难竟然能在我们体内牵引出一系列的积极效果;而这世上一切的不幸与不利,都能化为一股积极的力量,或者说是一次人生的契机,提升我们到自己从不敢想象的境界。
法国主教练德尚在兵败之后接受采访,虽表示仍心有不甘,却也大方地承认己方已尽全力,实在是德国人技高一筹。这份涵养和风度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让他们开始收获老练,也能为他们衍生出对未来的确实把握。
金宗墨
201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