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异象的伦理观,是不同于守法的伦理观(认为知道所有的规矩,知道哪些可做或不可做)。保罗的改变是因大马士革的异象,使他整个人生都被扭转。在《使徒行传》中,保罗至少有三次提及他在大马士革路上的经历,每一次谈及,其内容的深度似乎都越发加深。
第一次是见到“从天上发光……就仆倒在地”(徒9:3 - 4),
第二次是“忽然从天上发大光……”(徒22:6),
第三次是“晌午的时候,看见从天发光,比日头还亮……”(徒26:13)。
当我们成为基督徒时,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或许并没有像保罗的经历那样戏剧化,但无论如何,当我们面对基督时,我们个人原有的价值观都会改变。成为一个基督徒,不只是头脑确认的结果,也并非是一套规矩,真正能够改变生命的力量,是我们不能不注视的异象!
美国著名的天主教短篇小说作家奥康纳,在她的一篇作品中,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有异象的伦理观”。她在文中提到,在美国南部有一对养猪的农民夫妇,虽是黑人,但很富裕。这位黑人太太在道德上非常自满,小说中对她的描写是:“身躯肥胖,非常自满。”这位胖太太有时候晚上失眠时会思想自己到底是谁。在小说中,耶稣在没有创造她之前,曾给她两个选择,一是成为黑人,二是成为“白垃圾”(对穷苦下等白人的蔑称)。她对耶稣说这两样都不好,她要求等到有第三种选择再出生。耶稣拒绝了,要她一定要两者择其一。尽管她跪地哭求,仍改变不了耶稣,最后她决定做黑人,但不要做邋遢鬼,于是她被造成一位很清洁的黑种女人。在人种等级内,除了自己的族类外,她把其他肤色的人种放得很低,甚至鄙视某些人,这就是她的品格。
有一天,她陪伴丈夫去看医生,在候诊室内等待时与一个白种小女孩共处一室。她本来就很藐视白人,加上她自己曾在美国某常春藤名校就读,就更瞧不起这小女孩。忽然间,这小女孩竟向她扮鬼脸,并对她说:“你这只猪,滚回你原本出来的地狱去吧!”小女孩的声音低沉,咬字却很清楚,她听了之后,几乎晕厥过去。她怒火中烧,到家后更是念念不忘这可怕的遭遇。于是,她向神呼求:“神啊,你为何将这苦难给我?你干脆把我造成‘白垃圾’,要不然就使我成为一个真的黑人。”她很生气,因为她以为神使她没有尊严。
这位太太的新发现使她过去在道德上的自满完全破产。我们可以说这位太太的新发现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有强烈的挣扎,她意识到在自己的良心上有明显的斗争,这个斗争在她人生中已存在很长的时间,过去的自夸只是想控制这场斗争;过去对他人的偏见、歧视,只是斗争的一部分。她一直挣扎的原因是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她需要自我保护,所以转眼不看真相,就变成了自欺。在此,她的第一阶段已经被粉碎。
第二阶段是斗争中的插曲,她将注意力不放在自己身上,而放在别人身上,并将自己的罪疚投射给别人。
第三阶段是她渐有领悟,当她看见天上的景象后,发现自己不是列在第一,而是最后。过去一切的虚假、自以为义,完全被火烧毁后,她开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
——摘自《美好品格的塑造》


类别:祷告灵修
延伸阅读:
《祷告是向上帝报告吗》
《祷告没有专家》
《为什么<圣经>对于人的成就保持沉默?》
《大文豪萧伯纳的疑问:神是在天上打网球吗?》
